瓷器收藏术语有哪些值得了解
正所谓:行家一出手,便知有没有!对于瓷器收藏爱好者来说,瓷器的收藏术语丰富多样,涵盖了从制作工艺、鉴定特征到收藏技巧等多个方面,了解这些收藏术语非常有必要。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瓷器收藏术语,对于鉴别和评估瓷器的质量和价值有很大的帮助。
瓷器收藏术语及其解释:
【制作工艺术语】
◆泥条盘筑:古陶器制作的原始方法,将陶土搓成长条,按器型需要盘结成型后,里外修饰抹平。
◆轮制法:将泥料放置在轮车上,通过旋转泥料,双手挤压使之成型。
◆拉坯:制造陶瓷的基本工序之一,通过轮车旋转,将泥料拉成所需器型基本形状。
◆利坯:拉坯后,用工具修整毛坯,使其表面光洁,厚度均匀。
◆素胎:陶瓷生坯没有施釉之前,先进行烧制的胎,表面干涩无光。
◆琢器:无法在轮车一次拉坯成型的器物,需要多道工序加工。
◆绞胎:将多种颜色的瓷土糅合后再拉坯成型的古老制瓷工艺。
◆注浆胎:将瓷土泥浆灌注进模具后,脱模而成的瓷胎。
◆挖足:将土坯底部通过轮车旋转切削,挖成底足。
◆泥鳅背:明清时期官窑工艺严谨,底足足背修整的滚圆光滑。
【鉴定特征术语】
◆冰裂纹:龙泉青瓷的一个品种,纹片如冰破裂,非常美观。
◆水银沁:瓷器埋藏地下年代久远,粘上金属汞的现象。
◆铁锈斑:天然青花料都会有铁锈斑特征,造假的铁锈斑会很肤浅。
◆炸瓷:由于胎中含有大量的过烧石灰,膨胀后使瓷器开裂。
◆亚光:古代瓷器因釉面年代久远生成的温和光。
◆宝光:瓷器因年代久远而形成的一种特殊光芒。
◆蟹爪纹:宋代汝窑瓷器上常见的釉面特征,形似落泪后的痕迹。
◆鱼子纹:瓷器开片中的纹路交错,形状如鱼子般。
◆牛毛纹:像粗牛毛一样的纹饰,难以仿制。
◆龟裂纹:瓷器上出现的裂纹像龟壳的裂片。
◆官体纹:官窑瓷器上的纹饰,明显区别于民窑。
◆碎米纹:裂片较大的纹饰,常见于白汝瓷。
◆菊花纹:北宋时期官窑的一种开片纹样。
◆蝉翼纹:开片的形状像蝉翼一样细薄。
◆咬胎:青花料和釉里红都有咬胎现象,现代的咬胎痕都是人为仿制的。
◆青花白文:在青花地上书写的白文。
这些术语不仅帮助收藏者更好地理解瓷器的制作工艺和鉴定特征,还能在收藏过程中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