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77|回复: 0

读工种粮票随想--武慧民

[复制链接]

129

主题

4

回帖

436

积分

版主

积分
436
发表于 2024-9-26 16: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粮票的发行流通是国家对粮食的规范管理行为,工种粮票的发行流通使其更加细化,更有计划性和专一性,针对那些用粮群体比较集中且体力劳动强度各异的地方、单位和部门,更具有效的控制粮食的定量发放,减少浪费,堵塞漏洞,体现粮食管理效益的最大化,更是体现了政府对粮食管理工作重视程度和粮食管理的重要性。
  工种粮票是众多繁杂的粮票中一个主要品种,受到许多粮票收藏者的青睐。工种粮票其特点鲜明,自成体系,使用对象较为集中,各种套票枚数多寡不一,少则一枚,多至数十枚,图案华丽,然而又地域性极强,风格迥异,的确是粮票大家族中的一道独特、亮丽的风景。
  工种粮从一九五五年开始就已经实行,但都采取基本口粮和工种定量归户供应的办法,一律发给地方粮票。这种办法的弊端是对职工所从事的工种变化很难准确掌握,以致于使粮食定量只增不减或工种劳动强度由重变轻而定量不减,定量水平逐年上升。
  什么是真正的工种粮票?真正的工种粮票其含义应是“旅大经验”推广而产生的工种补差粮票,根据职工所从事的具体工种,由粮食部门或基层单位发给用粮主体购买补贴粮的一种凭证,是对粮食基本定量的补充。实行工种粮票以后,大部分地区印制了专用工种粮票,也有少数地区使用地方粮票代替工种粮票。
  自一九七零年旅大市发行第一套工种粮票开始至粮票停止流通的一九九三年,每年都有全国各省、市、地区和县级甚至大型企业的粮食管理部门发行工种粮票。据统计,省级发行工种粮票的有天津市、上海市、江西省、河南省、广西壮族自治区、西藏自治区、青海省等七个。县级以上的有二百二十四个,乡镇和工矿的有十二个,多达近三百三十套一千二百种,发行时间多集中在一九七三年一九七七年之间。

旅大市地方工种专用粮票

  要说工种粮票,得先说“旅大经验”和《职工工种粮管理办法》。
  在动乱的“文革”期间,旅大市(今大连市)粮食局在混乱的形势下顶着各种压力,出于针对当地的粮食供应实际情况考虑,相继在具有代表性的企业中进行职工粮食定量管理的试点调研工作。在汇总大量数据的基础上,经过反复实践,推出“三交、三到、三结合”的工种粮定量管理的新办法。三交是:向工矿企业单位领导和职工群众交党的粮食政策,交粮食形势,交粮食定量标准;三到是:职工的基本口粮到户,职工粮定量补差到班组,粮食定量补差指标到单位;三结合是:粮食部门、用量单位和职工群众相结合。一九七零年成功地编制出四千一百三十一个工种定量标准,并顺利地施行了《职工工种粮管理办法》。这种办法在保证职工合理用粮的同时,使旅大市的粮食定量水平大大降低,每年少销和节约粮食一百五十多吨。这就是在全国粮食部门推广的旅大市职工工种粮食管理经验。
  一九七四年,商业部召开“旅大市管理粮食经验”的全国会议,会议后经商业部的大力倡导,在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在工矿企业全面推广“旅大经验”,《职工工种粮管理办法》得到了广泛的认同,并且随着这项工作的逐步落实,推广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并使推广工作在以后的三年里进入高潮期。
有资料显示,到一九七七年七月七日,商业部在吉林市召开了全国推广“旅大粮食管理经验”交流会。年底,全国半数以上的工矿企业用上了“工种粮票”,此经验被沿用了二十多年之久直到粮票停止流通为止。
  一九七八年六月十六日商业部发出《关于进一步推广巩固旅大粮食管理经验的通知》,通知中说,一九七七年底全国推广“旅大粮食管理经验”的工矿企业单位,已占计划推广单位总数的63%,占计划推广人数的57.7%。
  毋庸置疑,印制、发行于的一九七零年“旅大市地方工种专用粮票”就是全国最早发行的工种粮票。据资料记载“旅大市地方工种专用粮票”全套十四枚,但是目前只发现九种面额,分别为2、4、7、10、12、15、18、20、26斤。此套票采用多色印刷,图案精美,左侧是正在耕地的拖拉机,右侧是水流倾泻的水库大坝,加上华丽的纹饰和文字图案,给人一种设计规范、整体厚重的质感。
  以后又在一九七三年和一九七五年先后补充印制了6、8、14、16、20、24斤,4、12斤面额的“旅大市地方工种专用粮票”。
  随着经济的好转,粮食供销矛盾逐渐缓解,居民手中的“旅大市地方工种专用粮票”限期购粮或兑换地方粮票。一九八八年底“旅大市地方工种专用粮票”完成了其历史使命,一九八九年上解的“旅大市地方工种专用粮票”由专人专车押送至大连造纸厂划桨销毁。因此,现在能够见到的“旅大市地方工种专用粮票”已是凤毛麟角,收集难度极大,仅有的九种面额的实票目前只有大连的王允杰一个人集到,拥有全套票样的还不见有其人,其珍稀程度可见一斑。



焦作市粮食局工种补差粮票

  河南省各地市发行的工种粮票本来就少之又少,“焦作市粮食局工种补差粮券”是这其中的一种,珍罕度超乎寻常,在工种票中数得上是顶级藏品。
  该票全套十八枚,票面上分印“井上”和“井下”,面额又各分3、6、9、11、15、20、21、26、31斤。整个粮票由八种颜色组成,且票幅分146X50mm、115X40mm、121X42mm、139X50mm四种规格。整套票的图案均是:中部一怀抱稻穗的农妇和一左手高举“红宝书”右手紧握铁锤的工人,左侧印着红底白字的“毛主席语录:厉行节约,严禁浪费粮食”,右侧是两束直立的麦穗中间印着面额文字的装饰性图案,“焦作市粮食局工种补差粮券”的票证名称印在票面的右侧上方。票的背面,有三条使用说明:1、凭本券在本市购买粮食或单位就餐。2、本券市斤为“十进位”,一斤等于十两。3、本券为无价证券,严禁买卖、伪造,遗失不补。
  据有关文字资料记载,焦作市粮食局工种补差粮券发行后,规定不能在市场流通,只限到各粮站购粮或单位食堂就餐使用。在该套票流通过程中,粮站只收不发,每月定期上缴,至一九八二年全部销毁。
  该票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它是工种粮票家族中唯一的“语录”票,加之只发现了三套票样,而无实票进入藏家的眼帘。其中一套票样在二零零二年前后曾以一万元的价格易手海外,其珍罕程度不言自明。还有该套票票背面印有“井下”两字的个别面额,可供食油0.55斤,拥有与全国粮票共有的特权,这在粮票家族中实属罕见。


唐山市工种补差粮票

  唐山市工种补差粮票发行于1972年。分为井上和井下两种,目前仅见面额分别为井下1、2、3、4、5、6、7、8、9、10、11、12、13、15、16、17、18、20、22、23、24、25、29、30斤共二十四种。井上1、2、3、4、5、6、8、9、11、12、15、20、23、24、25、30斤共十六种。
  一九八二年补印了8、11、14、16、17、19、21、23、25、26、30、31斤等十二种面额的唐山市工种补差粮票,仍使用一九七二年的图案,字体出现了变异。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又增加了31斤面额,长15厘米,宽5.5厘米,成为票幅最大的工种粮票。
  由于票幅偏大,在流通过程中,使用者习惯性的将其对折以便于携带,虽说它的纸张比较厚实,但是其耐磨性和韧性却难与钱币的纸张相比,造成多数票面从中间折损、断裂,很难从中找到好品。就该套工种粮票的设计效果而言确属上乘,假如有一整套崭新的唐山市工种补差粮票摆在你的眼前,它一定会像磁石一样的吸引着你,使你爱不释手,令你叹为观止。
  一九七六年七月二十八日,唐山市的7.8级大地震使该地区遭受了一场灭顶之灾,共死亡24.2万余人,重伤16.4万余人。唐山市工种补差粮票也遭到同样的厄运,留存下来的一九七二年版已是凤毛麟角,收集难度极大,尤其是井上工种补差粮票更是稀缺难见。集全成套井下的目前也未见来者。

河南省工种粮票

  河南省发行过真正的工种粮票?答案是:没有发行过,但是却有一个完整的发行、印制工种粮票的计划。

  《河南省粮食志——票证志》撰文,详细介绍了河南省工种补差粮票的印制计划: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期……在全国粮食部门推广下,各地粮食部门纷纷仿效旅大市,引发当地的工种补差粮票,河南省也不例外。一九七四年十一月八日,省革命委员会粮食局向省革命委员会生产指挥部呈报了《关于印制‘河南省工种补差粮票’问题的请示报告》。报告指出,“为了节约印刷费用和开支,提高票证质量,防止漏洞,经研究由省统一筹划印制‘河南省工种补差粮票’。印制面额分为20市斤、15市斤、10市斤、5市斤、3市斤、1市斤6种。河南省工种补差粮票只限各市(工区、镇)内凭票购买粮食,在职工食堂兑换主食票或兑换河南省流动粮票或全国通用粮票,不能再市面上或市外流通。因此在票的正面下边分别加印市(工区、镇)名,以示区别”。

  按照各市(工区、镇)报来印制数量,经省调整共拟印3313万枚,合计15300万斤,另印票样1500套(详见下表)。并要求省财政局解决印制工种粮票所需的90克双面胶版纸400令,纸张、设计、印刷等费用8万元。按当初设计的图案,河南省工种粮票的六种面额均为横版票,票幅分别为:20市斤111×47mm;15市斤108×45mm;10市斤105×43mm;5市斤102×41mm;3市斤99×39mm;1市斤96×37mm。票样由省粮食局有关人员参照其它省市工种粮票图案,结合本省粮食供应特点进行设计。

  接到省粮食局报告后,省革委会考虑到正在印制一九七五年版流动粮票,就没有批准工种粮票的印制计划,提出了以流动粮票代替工种粮票的建议。同时将流动粮票增加2市斤和10市斤两种面额,作为工种粮票使用。
正是省革委会的这一建议“扼杀”了“河南省工种补差粮票”的诞生,使工种粮票中枚数最多(九十一枚)的大套票最终没有能够成为现实,本应造就粮票中的一个之最和几个珍品、孤品也成了泡影。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粮票收藏界大都认为河南省一九七五年版流动粮票中只有2市斤和10市斤两种面额才是工种粮票的代用票,这是一种错误的说法。一九七五年版的五枚全部都是作为工种粮票的代用票流通使用才是正确的。只是这套票除了具有原有的地方粮票功用以外,还具有工种补差的作用。虽然增加的两枚票与其它三枚票在纸质和票幅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也并不能说明只有这两种是作为工种粮票专用,如果只有2市斤和10市斤两种面额根本就无法适应当时的工种补差需要,只有全部的半斤、1斤、2斤、3斤、10斤才能满足这一要求。而当时省革委会的指示也非常明确,“在原有的0.5、1、3斤三枚票的基础上再增加2市斤和10市斤两种面额,作为工种粮票使用”,其意也是为了满足工种补差的需要增加的。

天水工种粮票

  《粮票研究》杂志一九九四年第二期上刊登甘肃天水粮友宋效军关于“天水工种粮票小考”的文章,文章写道:“建国后,天水设专员公署……七十年代初,仍辖天水市、天水县、秦安县、清水县、甘谷县、武山县、西和县、两当县、漳县、礼县、徽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等十二个县(市)。
  “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三日原中商部第56期简报刊登辽宁省旅大市粮食部门改革工种粮食定量管理办法后,甘肃省粮食局即行安排天水地区粮食局在天水地区境内选择试点。……天水地区革委会召开全区县(市)粮食部门、驻天水地区的中央、省、地属厂矿和县市企业领导同志三百多人参加的推广“旅大经验”工作会议。这次会议后,工种补差粮食管理办法即在全区十二个县(市)的三百零二个单位,六万七千五百二十三名职工中实行。实行结果,月减少粮食定量三万零九百二十斤,每人每月降低定量0.16斤。天水工种粮票随即应运而生,成为甘肃省最早的工种补差粮票。
  “天水工种补差粮票采取统一图案,统一配置面额,分十二个县(市)名称分别印制。印制由天水市印刷厂承担。一九七三年十月开印,十一月开始流通。按照当时十二个县(市)企业职工人数分布,地区革委会粮食局确定印制总量一千二百零一万斤,一百八十六万张。其中天水市、天水县设十种面额,即1、3、6、8、11、14、16、20、22、24斤。其余十个县各设四种面额,即1、3、6、8斤。票面规格:24、22、20斤三个面额为10×4.5cm;16、14、11斤三个面额为9×4cm;8、6、3、1斤四个面额为8×3.5cm。上述票面均为一短发女同志开拖拉机图案,差别为底色和套色不同。由于当时疏忽,及至印成下发时才发现票名中的“补”字写成了“補”字,便留下了一个书写上以繁代简的小错。
  “……一九七三年十二月,天水市粮食局就十种面额的票面配置在实际使用中与当时的定量标准不够吻合,经请示地区革委会粮食局同意,又加印了四种面额,即4、10、12、18斤共七万张,七十万斤。因该票一次制版上机,未考虑与原有票的整体协调性,其规格一律定为9×4cm,从而导致了1、3、6、8斤四个小面额票中插入了一张大规格(4斤)的票,同时在票名的书写上也出现了变异。也导致了此前十一月制发的天水市工种补差粮票样本只有十种样票,而补印的四种面额样票,则因未上册归档,故至今仍无处查获。
  “一九八五年六月,天水地区行政公署撤销,以原天水地区行政公署机构组建天水市人民政府,原天水市改名为秦城区,天水县更名为北道区,另辖甘谷、武山、秦安、清水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而原辖其余五县则划归相邻地区,但是为了粮食管理工作的连续性,这五县的工种补差粮票继续归口天水市(原天水地区)粮食局管理。
   
  “一九八五年十二月,天水工种补差粮票停止流通,经甘肃省粮食局批准,次年三月和一九九一年十二月,天水市人民政府秘书处、市公安局、市粮食局两次共同监销工种补差粮票(含十二个县市)1765902张,12077217斤。……其中天水市工种补差粮票22、24斤面额印量最小,各只有五千张,理论存世量各有十六张和九十四张,由此可见,天水工种补差粮票的珍稀程度。当然成套的天水下辖任何一个县(市)的工种粮票都会成为粮票集藏者手中的珍品。”
  宋效军是工作在粮食部门的老同志,文中的信息和数据应该是详实可靠的,那么按照印刷的数量和销毁的数量比较,理论上应该还有九万四千零九十八张没有被销毁,但是这绝大多数应该是流通中的正常损耗数量,给我们收藏留下的已经是寥寥无几了。目前秦安县、武山县、西和县、两当县、徽县、等五个县的工种补差粮票在销毁后的近二十年里,竟然不见芳容,难道真的绝迹了吗,上缴地就那么干净而一枚不留,销毁地就那么彻底而不见踪影?没有给我们收藏爱好者留下一点希望?这无尽的遗憾实在是折磨人,实在难以让人置信。
  笔者曾因工作关系到过徽县和两当县,就我自己的体验和印象,这两个县地处陇南地区,属于沟壑纵横起伏的山地,土地贫瘠,“316”国道穿域而过。特别是两当县,面积只有一千三百多平方公里,目前总人口不足五万,而在七十年代人口只有二万多,没有内地的一个乡镇大,没有工业,几乎是靠天吃饭。比两当大“很多”的徽县总人口也只有二十万,情况不比两当好多少。秦安县位于天水市的北部,属于陇中黄土高原西部梁峁沟壑区,山多川少,梁峁起伏,沟壑纵横,是全省十八个干旱县之一,也是全国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之一。武山县位于甘肃省东部,天水市的西部,属黄土梁峁沟壑区,全县人多地少,山区面积广,干旱多灾,属国列贫困县之一,全县总人口四十一万人,由于山大沟深,农业受气候和地域的限制,是靠天吃饭的典型地区。想必这样贫穷落后、自然条件极差的县在当时要留下十分紧缺的粮票,那简直就是奇闻。二零零八年“512”汶川大地震时,以上地区都是重灾区,以前偶然留下的一星半点的,也会在大地震中被再毁一次,该出来的也会在这次折腾中现世,看不见那就是确实不存在了,这不!就在前一时期流出了少量的天水市工种补差粮票的个别品种,其他各县并没有见工种补差粮票流出。所以也就不要有什么奢望,一旦发现,自然是奇珍无比。至于天水市、天水县、清水县、甘谷县、漳县、礼县和张家川回族自治县等七个县(市)中除了天水市和天水县外,其余五个县自然条件和上面提及的四个县不差上下,虽然留下了极少的工种补差粮票,然而大多都是只有样票无有实票,就这样也实属不易,除了天水市和天水县工种补差粮票中的个别鲜见的品种外,大部分都是难得一见极为珍稀的品种,有的甚至成为孤品,而绝迹的品种不在少数,由此可见,该票几乎是枚枚珍稀。那么拥有该票的藏友,你们务必要好好的珍惜她啊!
   
1972年青海省补助粮票”和西宁市工种补差粮票

  初见“一九七二年青海省补助粮票”是在一九九四年,当时就有流传“该票是青海省的工种粮代用票”,这也只是道听途说,没有相关资料证明,十几年来这种疑惑一直存在记忆中。
  时隔十五年,终于有一天看到了“西宁市革委会粮食局(75)市革粮业字第99号关于发行‘西宁市工种补差粮票’的通知”的文件:
  “西宁市革委会粮食局(75)市革粮业字第99号关于发行‘西宁市工种补差粮票’的通知  大通县粮食科、各中心粮站、南关粮库:为了改进我市粮食供应工作,经西宁市革委会宁革(1975)6口号文批准,印制了‘西宁市工种补差粮票’。从一九七五年九月一日起在本市(包括大通县)发行使用。票面额为:一、二、三、四、六、九、十二、十四、十六、十九、二十一、二十四市斤,(票样附后)。望严格贯彻执行‘西宁市工种补差粮票管理办法’中的有关规定。对原使用的‘青海省补助粮票’,仍可流通使用,但只收不发,逐步回笼上解。特此通知”。
  从文件中的表述来看,可以肯定的说,“青海省补助粮票”是青海省发行的代工种粮票,并在全省流通使用。西宁市一九七五年九月一日发行了正规的工种粮票后才逐步停止了它在西宁市范围内的代用工种粮票的流通使用。这一点在文件中讲述的很明确,以前只是听说该票为青海省的工种粮代用票,一直没有找到切实的依据,现在可以断定,“青海省补助粮票”就是工种粮票。
  一九七二年“青海省补助粮票”目前只发现有少量票样,还没有实票出现,这不等于说就没有实票,上述文件中的“对原使用的‘青海省补助粮票’,仍可流通使用,但只收不发,逐步回笼上解。”的规定就清楚的表明,该票已经在市场上流通使用。那么为什么到目前还没有发现实票,这也只有一种解释,那就是——回收、销毁的彻底。如果是这样的话,就极有可能在某个时候,突然冒出一、两枚实票,那是某个人遗漏在某个角落(书本、夹子)里的“漏网之鱼”。这可就是稀世的珍品甚至孤品了。
  此票虽然为省级,但是在使用初始阶段却有明确规定,只在指定的部分区域使用。
  一九七五年发行的 “西宁市工种补差粮票”更为珍稀,全套分1、2、3、4、6、9、12、14、16、19、21、24、26供十三枚。印制精美,发行时就指定在2-3家大型的工厂使用,后来由于某些原因,没有大范围的推广,之后被新发行的西宁市面票所代替。只在工厂内使用3个月就停止了(粮票收藏爱好者黄诺祺先生的岳父当时就在西宁市的工厂里使用过)。所以目前能见到的“西宁市工种补差粮票”少之又少,而只是成套的票样,实票寥寥无几,且已是十分难得。


阿拉善右旗工种补差粮票

  先来了解一下阿拉善右旗历史上的行政隶属关系。
  一九六零年八月,中共阿拉善旗西部地区工作委员会成立,筹建阿拉善右旗,由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盟、阿拉善旗双重领导。一九六一年四月二十二日,国务院全体会议第一百一十次会议通过《关于设立阿拉善左旗和阿拉善右旗,撤销阿拉善旗的决定》。同年五月二十五日,中共阿拉善旗西部地区工作委员会撤消,建立阿拉善右旗,驻呼和达布苏(今雅布赖盐场旧址)。一九六五年九月,旗址迁至额肯呼都格。一九六九年七月,划归甘肃省武威地区管辖。一九七九年七月,重新划归内蒙古自治区。一九八零年四月,阿拉善盟成立,阿拉善右旗归阿拉善盟管辖至今(摘自阿拉善右旗概况)。
  阿拉善右旗工种补差粮票发行于一九七四年,面额为1、3、6、8、11、14、16、20、22、24、26斤,十一种面额十一种颜色,图案采用第三版人民币贰元的车工图案。与甘肃省的武威县、天祝县工种补差粮票为同一版式。
  此票的图案被收录在票证网图库里内蒙古自治区,看了该票的图案后许多人都会都觉得奇怪,怎么会和甘肃省的一些地区工种粮票相同?当你了解了阿拉善右旗这段历史的变迁后还会感到奇怪吗?
  我们是在探究该套工种粮票当时发行的实际状况,如果按照工种粮票收藏的区域划分,该票理应归属甘肃省,彼时非此时也。
  

喜桂图旗工种粮票

  与阿拉善右旗工种粮票有着相似经历的还有喜桂图旗工种粮票,发行于一九七七年。
  喜桂图旗人民政府成立于一九五零年一月,隶属于内蒙古自治区隶属呼伦贝尔盟。一九六九年八月,喜桂图旗随同呼伦贝盟划入黑龙江省。一九七九年七月,划回内蒙古自治区。一九八三年十月十日,经国务院批准,撤销喜桂图旗人民政府,建立牙克石市人民政府(摘自喜桂图概况)。
  该套工种粮票全套1、3、5斤三枚,正规的圆形印章印在背面正中,一道横线将印章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面为汉字,全称为“黑龙江省喜桂图旗粮食局”,下面为蒙文。正面还有一枚手盖小圆印章,与背面的印章大小一样,格式不同,内容也不一样,所盖位置也无有规律,1斤印章名称为“乌尔旗汉粮食分局”,3斤印章名称为“牙克石粮食分局”,5斤印章名称为“伊图里河粮食分局”。
  乌尔旗汉、牙克石、伊图里河分别为喜桂图旗当时的三个镇或办事处,通过三枚不同的印章分析,喜桂图发行的工种粮票应该是在辖区的各个镇和办事处粮食分局分别管理使用,如果是这样的话,喜桂图旗下辖的七个镇、五个办事处都应该手盖有各自印章的工种粮票,那么全部至少是12种36枚,与目前见到的相差甚远。是否真的如推算的那样,还待粮油们继续发掘,希望通过大家的努力,能看到其盖有他镇和办事处印章的工种粮票面世。七个镇、五个办事处的名称分别是,牙克石镇、博克图镇、免渡河镇、乌尔其汗镇、库都尔镇、图里河镇、绰源镇,煤田办事处、伊图里河办事处、塔尔气办事处、巴林办事处、乌奴尔办事处。
  以上介绍的两套工种粮票都比较少见,之所以少见,除了和发行量有直接的关系外,也与被割来划去更替管辖不无关系。在那个政治可以代替一切一言堂管理模式的年代,再加上婆婆来回换,粮食档案资料和票品得不到妥善的保管而流失不是没有可能,以至于给粮票收藏留下莫大的遗憾。
   

石嘴山市工种粮票与阿拉善左旗工种粮票

  与上面极为类似的情况还有阿拉善左旗工种专用粮票。一九六九年至一九七九年,原属于内蒙古自治区的阿拉善左旗划归宁夏回族自治区,阿拉善右旗由甘肃省管辖。一九八零年四月,阿拉善盟正式成立,左旗和右旗又回归内蒙古自治区。
  我们从图片上可以看到,当时共同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的石嘴山市发行的“石嘴山市工种专用粮票”、“阿拉善左旗工种粮票”与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工种专用粮票”好似一母同胎,除了名称、印章、不同面额的配色,其它没有不同的了。就石嘴山市工种粮票和阿拉善左旗工种粮票来说,都发行于一九七五年,当时同属宁夏自治区管辖,在地理位置上又是相邻的两个地区,两套票使用相同的图案应被视为常规性的做法,但是两地为何又共同使用内蒙古自治区的包头市工种专用粮票的图案呢(包头市工种专用粮票早于石嘴山市和阿拉善左旗工种粮票三年发行)?不得而知,这只是顺便提及。当然在那个年代,互相抄袭的情况也属于正常,不至于被视为侵权而受到责任的追究。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很独特的地方,本文前面提到“焦作市粮食局工种补差粮券在票背面印有‘井下’两字的,可供食油0.55斤,拥有与全国粮票共有的特权,这在粮票家族中实属罕见”。这种含油的工种粮票,同样出现在这两套工种粮票中。在全套票中只有17斤、23斤、27斤三枚的面额拖拉机图案的下方印着“井下食油半市斤”,你看连面额的设定,供油数量都完全一样。
  另外还有一点,阿拉善左旗工种粮票的面额有1、3、5、10、15、17、20、23、27斤共九枚,石嘴山市工种粮票目前发现的面额只有1、3、5、10、23、27斤六枚。两地发行工种粮票从版式上是同出一辙,面额设置也应该一样,可是为什么阿拉善左旗工种粮票少了15、17、20斤这中间的三枚呢?我个人认为阿拉善左旗工种粮票也应该是九枚,理由是这违背了常理,只是这三枚还没有被发现,它的面世只是时间问题,但也不排除没有的可能。如果说这三枚确实存在过的话,那么就是说工种粮票又有一个新的目标在等着我们去挖掘。不断追求新的目标,这就是值得我们认真玩味的,收藏的乐趣不就在其中吗?
  

佛山工种票

  佛山工种票是名称最短的工种粮票,固然是一个与众不同的特点,其实它还有一些令人费思的地方,比如:票面的中部底边上明显的留下了显示年份的位置,却并没有年份在其上。还有全套分1两、2两、半斤、1斤、5斤、10斤六种面额,其中1、2两在版式上明显的与其余四种不同,如图所示。以上两点,我认为都是设计和发行上的谜。目前该票进入收藏领域,再去追寻当年的一些设计发行资料,实在是难度很大,我们不妨做一猜测,发行该票是执行国家粮食部门推行“旅大经验”而为,发行时间大体不出工种粮票盛行的年代,之所以有年份的位置而没有印年份,可能是考虑到要逐年流通使用,每年都印票似为太过繁琐,留下空挡,用手戳盖印的想法较为可能,这样可以节约印刷成本。至于为什么没有这样做,不得而知,也完全有可能是其他原因。至于为什么有两种版式,最大的可能是,先印出四种大面额票,流通使用后发现作为粮食补差使用上有所不便,随后又增补了两种小面额票,票面进行了重新设计。这一点不妨从当地粮食部门或当年使用过该票的人中去了解得到确认。
     

面额最大的工种粮票

  “十堰市工种粮券”发行于一九七五年,全套1、3、5、10、100斤共5枚。其中100斤是目前发现的最大面额的工种粮票。工种粮票的作用已无需累述。工种粮票的使用对象是各类工种粮定量标定的个人,不应是单位,印制这样大面额的工种粮票,作为粮食补差似为不可能,因为在四千多个工种里还没有那个工种的定量能够达到如此高的标准,印制出来进入流通领域后,必定会失去它应有的作用,显然成为多余,自然也就成为一种浪费。现在看起来,不知粮食部门当时印制此票的用意何在,这是不是发行者的一个思虑不周制造出的随意产品?
  该票进入收藏领域的似乎都是新品,没有流通使用过,是否根本就没有走出票库呢?如果是的话,说明还应该有一定的量存世。但根据该票在市场多年的表现,好像又不是这样,单枚票的价位目前还是比较高的,但就这一点似乎说明该票又没有量,难道是有人在有意控制量的流出?这又是一个谜,有谁能解呢?


瑷珲县工种粮票

  瑷珲是我国最北部的一个边陲小县,与俄罗斯隔江相望。
  瑷珲县工种粮票面额为0.1、0.5、1、5斤四种,印章文字为“瑷珲县粮食科”,发行于一九七六年,时下正是我国与俄罗斯关系紧张时期,交通不便(当时铁路未通),工业落后。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当时进入该县的人员,必须持有县级以上公安部门签发的“边境通行证”,其闭塞的程度非同一般。可谓该票的发行境况不佳,使用对象、范围及其有限,发行量自然也不会大。以上诸多原因促使该票成为工种粮票中的珍稀品种。
  为追寻此票,粮友王志明曾经两次亲临该县(现黑河市)寻访,走遍所有的粮店、饭馆、副食店,甚至小摊贩都没有放过,几无所获,最后还是在热心人“回家寻寻看”的帮助下,凑齐了三套瑷珲县工种粮票。除了1斤有八品外,其余三枚都只有四至五品,多数中间断裂。这已经是意外的惊喜了,说意外,是指没想到寻找该票难度这么大。在藏友中能见到全套票已属不易!能够拥有一套瑷珲县工种粮票(不论品相如何)应该是一件十分庆幸和惬意的事情了。
   

一套没有印章的工种粮票

  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盟工种专用粮票一九七六年发行,目前只发现两枚,12斤和15斤。采用与“包头市工种专用粮票”、“阿拉善左旗工种粮票”相同的板式和图案。但是大不同的是,包头市工种专用粮票正面两枚方形印章分列左右两边下方,阿拉善左旗工种粮票正面右侧下方有一枚方形印章(内蒙古自治区各市为数不多的几套工种粮票都采用方形印章,当时隶属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阿拉善右旗工种补差粮票不在此列),而乌兰察布盟工种专用粮票正反面都没有印章。
  不设印章违反常规,也极易伪造,这绝不是有意而为。那么什么原因造成的呢,是工作人员疏忽大意?也不应该呀!该票的印制发行,起码要经过几道审查关,难道那些主管领导们都疏忽大意了吗?再退一步讲,就算是这样,也可以在发行之前加手盖印章啊,这样的一批粮票进入流通领域,会造成多么严重的后果,发行者你们难道没有想过吗?在那个计划经济加政治第一的年代里,你们能平安无事吗?要是单张漏盖印章,有情可原,从两张票来看,好像不是偶然现象,从目前见到的两枚票和12市斤的版票都是没有印章的。极有可能的是,印票之初就已经确定在正式使用时用手盖印章得方式发行流通,那么真是这样的话,该票也极有可能就没有进入流通领域,所以才没有印章。
  

伊宁市工种专用粮票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伊宁市先后发行过两套工种粮票,但是版式、风格却完全不同,如图
  其中无年代的工种粮票目前只发现3、6、8、11斤四个面额,依次分绿、蓝、棕、红单色单面印刷,票幅较大,除了浓郁的民族气息外,要显得更加古朴。是否还有其它面额无从考证,不过有1斤的可能性非常大。这套工种粮票似乎要早于一九七六年的一套工种粮票。一九七六年发行的一套工种粮票全套分1、3、6、8、11、14、17斤七个面额,设计印刷十分精美,应该是众多工种粮票中的艺术精品,它不光是在工种粮票中独处高端,甚至可以和一九六五年、一九六六年的国票媲美,从设计到印刷以及纸张的使用无不考究。票面的最上端是横排规范的隶书“伊宁市工种专用粮票”名称,紧挨名称的下面是一排维文名称,采用类似人民币花边图案的底边花纹贯穿票面左右,浅紫、绿、蓝、棕、浅蓝、红、橙七种颜色恰当的相配营造出鲜亮明快的整体色调,配以精致的稻谷麦穗和团花装饰图案陪衬的宋体中文面额和阿拉伯数字面额分列票面左右两边,年份印在花边的左边汉字面额的下方,中心主图案是认真工作在纺纱车间的纺纱女工,整个票面非常协调,有着极佳的视觉效果。背面边花图案精致、美观、大方,与票面同色,中间留出适度的空挡排列着三条使用说明。更值得一提的是,该套票是由五星水印的印钞纸平版印刷,这在粮票中也是不多见的,也是工种粮票中唯一的一套带水印的粮票,综合以上几点,说它是精品一点不为过。


工种粮票的名称和印章

  “粮票是只限于国家政府主管部门或被授权单位根据有关政策印制、发放,可以在社会一定范围内购粮、取粮、用纸的纸片式粮食供应指标凭证,而不论其名称如何”(《河南省粮食志——票证志》语)。
  工种粮票的功用勿需多说,但就其名称虽然花样不算很多,除了突出主题之外,却也是长短随意,各显特点,最多的有二十一个字之多,如“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县五家渠粮食局工种专用粮票” 是地名较长没有办法去缩短它,而“沈阳市粮食食品局工种粮一次性增供面粉购买券”就比较繁琐,好像生怕购粮者多领了不该吃的粮食,一定要在票面上说清楚,实在是没有必要这样做。再看“佛山工种票”连“市”、“粮”字都省去了,地名+主题,显得极为简洁明了。最常见的如“工种粮票”、 “工种粮券”、 “工差粮券”、“工种专用粮票”、 “工差专用粮券”、“工种补差粮票”、“工种补差粮券”、“工种差额粮票”、“工种补差专用粮票”是比较通俗的叫法,也容易被接受。还有像“工种差额购粮券”、“工种补贴粮售粮券”、 “工种补助粮凭证”、“工种差额补助粮票”、“ 工种定量补差粮票”、“ 工差粮供应证”也还属较为规范的叫法。还有的为了省事或节省开支,在地方粮票上加印“工种”“工种粮”、“工差粮”、“工种补差专用”这属另外一类,虽然不规范,但也属于工种粮票之一种。
  “双鸭山市工种专用粮票(保健面粉)”虽然更人性化,不免有画蛇添足之嫌。“石歧地区工种、夜餐粮专用票”其非夜餐使用,背面说明规定“本票只限于石岐地区各粮店购粮,不得在市面流通”已表明与其他工种粮票毫无二致,其叫法却要与众不同,乃是个性显露?孰知非否。“XX地区”,乃是低于省级的一级政府的称谓。“石岐”,只是一个镇,却要称谓地区,实为不妥,不甚明了的同好们还因为“石岐”是一个多么的大地区级城市呢,其实不然。像“大同市矿井下工人面粉调供证”、“成都市临时凭票购粮(搭伙)证明”、“ 浑江市保健细粮票”等行工种粮票之功效,但名称就完全失去了工种票鲜明的特点。山西省部分县发行的工种粮票“单位自理购粮券”   
  名称就令人费解,“单位自理”其意可能是单位自行根据不同工种制定粮食补差标准吧。不管名称是什么,再怎么的花样翻新,无非是明确区分发行的地区和范围,标明该票的特殊性和专一性,绝不可违规使用,所有这些完全可以在使用说明中阐述清楚。对此收藏者不必过于费神细究。不过可以从中了解发行者的设计思路,票面文字的多少、大小、字体、颜色等都是票面图案的重要组成部分,加上地域性的文化和风俗习惯等因素,直接决定票面的视觉效果,提高票面的艺术观赏性是设计者不可忽视的内容,欣赏时留意一下名称与票面图案搭配的协调性,可以从中品味设计者的艺术甘露和感受不同地区的风土人情,也是值得玩味的。
   

从粮票印章中读出的遐想

  鄙人粗略统计,全国各省市的市县发行的工种粮票,总体上印章在背面的占76%,在正面的占24%,印章在正面的票有二分之一是单面印刷票不得不把印章印在正面的。具体到每一个省市、地区,所占比例也不差上下。而湖北省、内蒙古自治区各市县发行的工种粮票,印章全部都在正面,无一例外。与此相反的是山西省和甘肃省这两个发行工种粮票的大省,所有各县市的工种粮票印章全部都在背后(除单面印刷票外)。这些现象的存在,是上级部门有专门规定?还是一处即出,其余仿效?不得而知。藏友!你们注意到了吗?
   “沈阳市皇姑区粮食食品局粮油经营管理处粮票专用”,共二十二个字,这是“沈阳市粮食食品局工种粮一次性增供面粉购买券”上的印章。一张票创工种粮票名称最长和印章字数最多两个之最,真够牛的啊!

  “石家庄市工种粮票”的名称和“河北省石家庄市革命委员会粮食局”的印章界定了石家庄市工种粮票的发行使用范围。该票全套分0.5、1、2、5、6、8、10斤七枚,前五枚票的正面用手盖的形式又增加了一枚大圆章,仔细一看不对了,就是这枚手盖印章使该票变成了“河北省石家庄地区革命委员会粮食局”使用的工种粮票,这本是同级别的两个政府机构,各自独立行施政府职能,却不知是何原因却要使用同一套工种粮票,这可是不多见的啊。难道说该套工种粮票同时可以在石家庄市和石家庄地区相互流通?


常德市工种专用粮票

  “常德市的工种专用粮票”发行于一九七四年,该套工种专用粮票的发行有一个鲜明的时代特征,那就是它的三种版别的变化,所谓不同,区别在于印章的设置上,有在正面的,有在反面的,有市“革命委员会”粮食局印章的,还有市粮食局印章的(如图)。常德市在发行第一版工种专用粮票时,正是革委会“当家”的年代,自然要使用“常德市革命委员会粮食局”的印章。第一版只印制了1斤、2斤、5斤、10斤、20斤五种面额,在流通中遇到了一些问题,如纸张较薄,易损,不适应补差需求等问题,所以印制第二版工种粮票时,在原五种面额的基础上增加了3斤、4斤两种面额以适补差之需。第二版工种粮票与第一版有明显的不同,纸张使用上增加了厚度,“常德市革命委员会粮食局”印章被移至背后,字体和图案的着色上也有差异,使用说明也做了小的修改。第二版工种粮票流通使用一段时间后,不知是什么原因,市粮食局对工种补差粮票进行了回收和清理,随之被停止流通使用。
  八十年代初,常德市恢复使用工种粮票,粮食局又印制了第三版工种专用粮票,这次印刷仍沿用第一版的版式,此时革委会已不复存在,所以将印章改为“湖南省常德市粮食局”,面额设置为1、2、3、4、5、10、20斤七枚。由于第三版工种专用粮票使用时间较短,所以目前收集到的该版工种粮票品相都较前两个版为好。
  我们可以从印章的细微变化而看到明显的时代特征。三种版别全套面额共十九枚,要想收集齐该套工种粮票也是有一定难度的,全品相的更是凤毛麟角,收集起来就更难了。


关于工种第一票的议论

  首先我们给“工种第一票”下一个定义:
1、 极为珍罕
2、 有与众不同的独特性
3、 超过十枚的大套票
4、 具有很高的艺术性,图案精美
5、 在收藏界有较高的认知度
  有此五点,足以能够界定工种第一票的特殊身份。
  那么我们再来看看,那些工种粮票具备这些条件:
  发行最早的“一九七零年旅大市地方工种专用粮票”,珍稀程度六星级(其中一些面额至今没有被发现),独特性五星级,套票五星级(目前没有人收集成套),艺术性六星级,收藏界认知度六星级(集粮者无人不知)。
  “一九七三年焦作市粮食局工种补差粮券”,珍稀程度六星级(存世三套,二零零二年成交价一万元,为工种粮票中的最高价位),独特性六星级(工种粮票中唯一的语录票),套票六星级(全套十八枚,成套),艺术性五星级,收藏界认知度五星级。
  “一九七二年唐山市工种补差粮票”珍稀程度六星级(其中一些面额至今没有被发现),独特性五星级,套票五星级(目前没有人收集成套),艺术性六星级(图案精美),收藏界认知度六星级。
  其余的工种粮票都不及以上三种具备上述五个条件,恕不一一列举。
  综合星级参数,“旅大市地方工种专用粮票”星级参数总和二十八,“焦作市粮食局工种补差粮券” 星级参数总和二十八,“唐山市工种补差粮票” 星级参数总和二十八。
  三种工种粮票的星级参数总和在一个水平线上,这样的评定不一定很准确,但是应该是不相上下,就其收藏价值而言应是难分伯仲。你能准确地说出这三套工种粮票那一套应该享有“工种第一票”之殊荣呢?
  十多年来,有不少粮友纷纷撰文,对工种第一票多有议论。二零零四年山东票券收藏协会会刊《中国票券文化》创刊号载文“工种第一票——一九七零年版旅大市地方工种专用粮票”,直接将其称为工种第一票;无独有偶,王允杰粮友在《粮票文化》杂志撰文题为“工种第一票”中说:在我收藏的数千枚粮票里,我独钟爱原旅大市(现大连市)发行的工种粮票,它是粮票家族中的佼佼者,是我的镇册之宝,独领工种第一票的美称。《河南省粮食志》票证志设专门篇幅介绍“焦作市粮食局工种补差粮票”文章写道:“焦作工种粮票在全国工种粮票中当属珍罕粮票……在粮票收藏界,此套票有‘工种粮票之王’之称。”陈伟军粮友主编的《粤海粮花》粮刊,一九九四年第四、五期合刊中刊登粮友齐兴明的文章“唐山工种粮票纵横谈”,文章一开头便写道:“唐山市工种补差粮票,以其独一无二的特殊性和珍罕性,被各地粮友誉为工种粮票之冠……”。
  这本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议论,事情的本身不是要非得评出个第一来,体现出“工种第一票”的收藏价值才是最重要的。笔者是想通过此文,引起大家对工种第一票的关注。不过,作为专题收藏,也应该有一个第一之说,以此证明工种粮票专题收藏所应有的品位和提高其收藏的乐趣。
  工种粮票是收藏者极为喜欢的粮票收藏专题。作为专用粮票中的一个重要品种,由于它的发行范围小,使用对象相对集中,周转速度快,损耗也比较大,又受种种自然因素的影响所造成不同程度的损耗,使其存世量相对与地方粮票要少得多。一九九三年,粮票停止流通前后,全国几乎所有的各级粮食管理部门都对其采取了销毁的办法,使本来就不多的工种粮票遭受了灾难性的毁灭,这样就使其收藏走入了窘境,其中至少有三分之一以上的品种是极难收集的珍品。有不少工种粮票连票的影子都难于见到,作为研究粮食史的重要实物资料,这实在是一个大大的缺憾。由此联想到,极有可能有些地区发行的工种粮票至今还不为藏界所知,甚至永远都会渺无声息。
  对于工种粮票的收藏,由于知其难,使许多喜爱它的收藏爱好者望而却步,涉足其中的也只好随其自然,对一些稀有品种不敢去刻意的追求。鉴于在这样的环境下,我们更要对那些以工种粮票为专题,并不懈努力,孜孜追求的收藏爱好者致以深深的敬意,感谢他们为这个专题收藏所做出的贡献,是他们的辛勤劳动才使这个专题收藏充满活力,长青不衰,我们更希望有志有识的年轻一代知难而进,让这个收藏专题更具有广泛性,更加能够体现它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陶宏伟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手机13712627879(微信同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粮票收藏网

GMT+8, 2025-1-18 15:39 , Processed in 0.0514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