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8|回复: 0

[新疆记忆]——有粮票走遍天下无粮票寸步难行!

[复制链接]

129

主题

4

回帖

436

积分

版主

积分
436
发表于 2024-9-25 20:11: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酒店饭馆遍布大街小巷的市场经济时代,生活在新疆,只要手里有钱、包里有卡,人们可以说是想吃什么就有什么。对生活在如今的人们来说,吃饭已经不再是什么难事。
但是如果时间倒退三四十年,那个时候即便是有钱,可能也会吃不上饭,因为在粮食的购买过程中,除了要有钱以外,还需要粮票。从“那个年代“过来的人都知道,有钱都不如有粮票来得实在。

▼   

新疆半市斤粮票

所谓的“那个年代“,是计划经济时代,对于那一辈人来说,粮票曾经在他们的生活中留下了太多、太深的印记。从1955年全国实行粮食“统购统销”开始,粮票应运而生,直到1993年政府放开粮食价格,正式取消粮票,中国经历了长达38年的“票证时代”。


有钱不如有粮票

经历过那段粮票比钱值钱的日子的人都知道,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因为全国粮食紧缺,只要是购买和粮食有关的东西都需要支付粮票。没有钱,日子还可以过下去,但是没有粮票,就只有挨饿了。
这话说得一点也不夸张,在计划经济时代,粮票曾经是全国人民公认的“第二货币”,在粮食供应紧张的时期,凭借全国粮票也许就能走遍全国。如果没有粮票,就是吃顿饱饭,可能都有困难。在计划经济时代,粮票除了可以买粮食以外,还能换鸡蛋,甚至于直接换钱。


月初排大队换粮票

计划经济时代,人们买粮食要去粮食局,换粮票要去粮食局,上街买东西要用粮票,出差、探亲也都离不开粮票,粮本上详详细细地记录着每家每户的粮食量。那时候,能在粮食部门工作,是大家都非常羡慕的。
因为每家每户乃至于每个人的粮食总量,都是按月发放的,根据年龄的不同,每月的粮食量也不同。每个月的月初,市民便会拿着粮本到自家附近的粮店去领粮票,那几天粮店是全市最热闹的地方。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骑着自行车的人驮着面粉、大米从粮店出来,脸上挂着笑,这时也是粮店工作人员最忙的时候,粮店门口总是排着长长的队伍。
因为当时各省份之间的粮票也有差异,相互之间并不能流通,所以如果要跨省份出差或者回老家探亲,还得去粮食局兑换全国粮票。全国粮票不是能随便兑换的,兑换前要先去单位开证明,然后带着粮本到粮食局,兑换多少粮票,就要从你家粮本上扣掉多少粮食,不然的话就属于多吃多占。



从“第二人民币”到收藏品

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粮票是至关重要的“第二人民币。1963年到1966年前后,因为国家狠抓经济恢复,当时新疆的粮食生产有了很大的提高,本地粮食不但有所结余,还能给内地一些省区市调粮,有些粮食还能出口。1967年以后的10年里,新疆的粮食又出现了紧缺,在那个阶段,新疆从内地调了大概8.9亿公斤粮食解决人民吃饭的问题,再往后,从1978年至今,新疆的粮食生产形势一直都还不错。改革开放以后,物资慢慢丰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粮食、肉类以及蔬菜的供应逐渐能够满足大家的需求,粮票变得不再那么重要。
如今,粮票早已退出了历史舞台,但是对于经历过计划经济时代的一辈人来说,粮票的存在不仅仅是我国粮食短缺年代的缩影,同时也在更大程度上反映了那个年代,党和政府为解决人民吃饭问题、实现温饱所作出的努力。
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小小的粮票还承载着他们对过去生活的记忆。



陶宏伟地址:湖南省常德市桃源县手机13712627879(微信同号)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中国粮票收藏网

GMT+8, 2025-1-18 15:52 , Processed in 1.26913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5

© 2001-2024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