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录粮票是永恒的热点。无论是才入门的还是资深的粮友,都将收集语录粮票的多少作为衡量自己收藏水平的一项重要标杆。我省发行的粮票中(含市、县级的粮票)就1969年版的这套是带有语录的。按理说一花独秀,应该成为大家的宠儿。可纵观全国的省级语录粮票,只有我省的这套价格最便宜,一套全品的也只值三四十元。环顾周边的兄弟省份,哪个的身价不比咱高?河南省前后发行的三张语录粮票,就是七八品的也能卖好几十元,山东、江苏乃至江西的语录粮票,其身价更是安徽望尘莫及的了。是何原因造成这种窘状呢。 本省的粮友们普遍认为,我省这六枚一套的语录粮票之所以如此“低调”地进入寻常百姓家,是因为缺乏战略性的市场运作。前几年该票被挖掘出来时,挖掘者急于套现,天雨散花似的四处底价抛售该票。接盘者怕有更大的量冲击,于是就强压该票尊贵的头颅,也来个底进底出,落袋为安。虽然挖掘者当时手上的该票并不成套,且大都是实用过的,只有1斤的有全新整扎留出。卖家在将该票配成套卖时也是花了一番功夫的,但由于心里面“量”这个阴云一直还没驱散,所以也就没法逃脱落袋为安的思想窠臼。 粮友们的分析不无道理,但我认为,我省的这套语录粮票之所以没能充分体现语录粮票应有的身价,除了大家对“量”的恐惧之外,还有就是与该票没有真正凸现文革和地方特色有关。别地的语录粮票,其上的语录都是光彩夺目地印在票面显著的位置。而我省的却是将语录印在不太引人注意的票背面,外观上就逊人一筹。此外,这套票的发行,估计是形势所迫仓促设计匆匆而就的。为什么这样说。就史料记载,ffice:smarttags" />1970年5月15日,安徽省革命委员会粮棉局通知,1969年印制的新版“安徽省地方粮票”从1970年6月1日起开始发行,原1965年版的“安徽省通用粮票”继续使用,只收不发。由此可见,该票虽然发行于1970年,但在1969年就已印制好了。这,一方面与1965年版的地方通用粮票因纸张太脆,破损率太高,亟待更换新版别粮票有关。另一方面,当时的文化大革命正如火如荼的开展,各地的粮票都在顺应形势纷纷改版,安徽自然也不甘落后。于是在形势的逼迫下这套粮票诞生了。 正因为是仓促发行,所以设计上就没有来得及精雕细琢。细细观察,该票的票面图案都是似曾相识:01斤的图案与国票1965年版中面额是5斤的一模一样;02和05斤的是套用青海1968年地方粮票中面额为01和05斤的图案;1斤的图案是青海1968年地方粮票中面额为5斤的;3斤的图案是青海1968年地方粮票中面额为1斤的;10斤的图案是套用军票1967年版中马料票的图案;没发行的5斤则是套用军票1967年版中大米票票面右边的图案。票面图案都是“泊来品”,当然缺乏特色了。惟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之处,就是将5斤背面原本应为的 “必须把粮食抓紧、必须把棉花抓紧、必须把布匹抓紧”的语录,把“必须…”设计成“一定要…”,结果这一改动却断送了5斤票的美好前程。 1973年7月,安徽1972年版地方粮票开始发行使用。随后,这套已有些不合适宜的语录粮票只收不发,逐步从市场上淡出。1976年11月27日,安徽省粮食局通知,1969年版的粮票和1963、1965年等的粮票与1977年元月末清理收回,过期作废。从此,这套语录粮票就残留在大众的记忆里了。 目前,我省的这套语录粮票虽然便宜,但低廉的价位使得普通收藏爱好者都可以拥有一套省级语录粮票,也算是安徽人为粮票收藏活动作出的贡献吧。另外,该套票中的“兄弟”,因语录设计错误而仅在襁褓中就退出了舞台的5斤,现已身居珍票行列,这多少让安徽票友们心里上得到点安慰和引以为豪。最后提个醒。包括5斤的样票在内,可能是整张票在裁切时最上面和最下面票的边纸比中间的票大些,所以就出现了该套票中各面额的票都有大小两种版式。还有就是1斤的票还是双语录票呢,票图案中公交车上有一条语录,隐约是“政治工作是一切经济工作的生命线”。 平头 2008-1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