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证“文革”期间特殊政权的粮票图案 公安 甘克胜
翻开粮票集藏册,看到各种花花绿绿的图案,有工农兵形象;有地方标志建筑;有名胜古迹;有山水风景;有飞机、火车、汽车、轮船;有拖拉机、收割机;有工厂、农村;有马、牛、羊;还有毛主席语录等各具特色的精美图案,令人眼花缭乱。你见过吗?还有一套与众不同的反映"文革"期间特殊政权图案的粮票。它与邮票"全国山河一片红"是同样的历史价值高的票证。 1969年湖北省天门县粮食局印发的"天门县周兑粮票"(即农村周转说换粮票),一套四枚1斤、5斤、10斤、20斤,票面图案同是:左方由七朵葵花烘托的"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用毛体签毛泽东名,后方是一群人敲锣打鼓打着红旗,举着毛主席红宝书,高举"革命委员会好"和"巩固红色政权”横幅,还有两人抬举上端扎有红色彩球的"xxx革命委员会"竖形挂牌,勾画出一片欢庆革委会成立游行的场景(见图),留下了深深的历史印迹。它反映了"文革"期间特殊政权的历史见证,阅览这套粮票引人深思"文革期间的夺争。 世界上一切革命斗争都为着夺权,巩固政权。"文革自始至终围绕着夺权的斗争。"革命委员会"就是在夺权斗争中建立起来的政权体制,是中国历史政体中的特殊组织形式。 "文化大革命冲,我国政治体制经历了全国瘫痪和畸形发展的过程。"文革"初期,各个造反组织各据一方,占山为王,出现无政府状态。1967年,以上海市32个造反派的名义夺取了上海市党政大权,刮起了所谓"一月风暴"。张春桥煽动地说,"我们对所有的权都要夺。"山雨欲来风满楼",一场全面夺权的局面已经不可避免了。1月3日,黑龙江省成立了全省最高权力机构 "红色造反者革命委员会"。这是在全国省、市、自治区一级政府机构中第一个以"革命委员会"命名的机构。上海夺权后把建立的政权机构叫做"上海人民公社"。2月24日,根据中央指示改为"上海市革命委员会"。继上海"一月风暴"到1968年9月5日,经过20个月的夺权运动,全国(除台湾省外)29个省、市、自治区先后陆继成立了,"革命委员会",实现了"全国山河一片红 ” 革委会是"文化大革命"中极度膨胀起来的阶级斗争扩大化的产物。当初在全国范围内掀起"踢开党委闹革命"的浪潮,各级党政和企事业领导机构及领导干部受到严重冲击,各级党政企事业机关相继陷于瘫痪,被迫停止工作,动乱局面迸一步加深,出现了有党无政,有中央无基层,有军队无地方,"革命委员会"的建立,是在全面向"走资本主义当权派"夺权的必然结果。 革命委员会"开始作为无产阶级专政的临时权力机构,但是在全面夺权浪潮推动下,日益向前发展,逐步扩展为既是省以下各级政权的组织形式,又是各企事业和农村基层单位领导机构的组织形式。"革委会内部由"三结合"组成,在各政府机构中由革命群众代表、人民解放军代表和革命干部代表组成。在企事业中,由革命干部代表、民兵代表和工人代表组成,这种革命的"三结合"在当时稳定各单位的领导,保证了各项工作的正常进行起了一定的极积作用。"革委会"成员不是通过选举产生的,是经过所谓"反复的争议、酝酿、协商审查才推选出来"的,缺乏民主性,同时又没有经过正常民主程序加以确认,是不科学的 革委会实行一元化领导,在各级党政部门,它集党政军大权于一体,在各企事业部门,它又是党政领导部门的代名词。是党政不分,政金不分的混浊体制,不适应管理现代社会的要求。 革委会内部结构的一些严重问题日益暴露出来,主要表现为"革委会里一些派性头头闹派性,破坏安定团结,干扰生产的正常运行,再就是懂业务的知识分子较少,无法承担起科学领导和各项工作的任务。1979年7月1日,五届二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关于修改"宪法"若干决定的决议》,决定取消地方各级"革命委员会名称,改称为各级人民政府。"革委会"最终退出了中国历史舞台。 从以上可以看出"革命委员会"完全是"文化大革命"的产物,是国家政治体制和国家行政工作上的一次看大倒退。随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它的取消是理所当然的。 "文革"的集点是夺权,从"革委会"的产生到消失,反映出一部"文革"的历史。这套"天门县周兑粮票"更显示其历史见证的珍贵性。
|